突破
在大获成功之后,外界在对她的演技给以肯定的同时,也对她的前途提出了疑问,虽然连续两届称后香港电影金像奖,但两部影片的角色在形象上都与她的外型相当接近,她的表演在一定程度可以看做是一种本色的表演,真正饰演外型悬殊很大的角色能否再有突破,不仅是外界所关注的事,就连袁咏仪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,她从此也广开戏路,尝试演出不同类型的角色来提高演技。
1996年,为求演技突破,袁咏仪放下自己的身价,在影片《虎度门》中甘愿做萧芳芳的陪衬出演配角,这部影片也因为二位影后的加盟而大获成功。不以角色轻重来演戏,这绝对是袁咏仪日趋成熟的表现,这对于一个当红明星来说尤其难能可贵。1997袁咏仪凭《虎度门》获16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配角提名。
领悟
事实上,真正令袁咏仪成长的一年是2000年。这一年,她的一位最为挚爱的亲人罹患重病。
“以前人家说什么,其实我都没有彻底改变过,但这次不一样,上天要拿走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东西。”求医问药,烧香拜佛,那段日子,能做的她都做了,但她发现,原来一个人的力量是那么薄弱,不管发生什么事,地球还是会转,人还是要生活。
道理都明白,但她的痛楚无以阻挡,直到一位当时关系很平常的朋友走上来对她说:“不要难过,我们所有人好比是坐在一列火车上的乘客,其实你的亲人只是想中途找一站下去,去上另一列火车。”她的心里才略微好受一点。“从前不是我的,我也会争取,认为什么都理所当然,要求得不到满足绝对不行,直到那一刻才忽然发现,很多东西都没办法把握与勉强,人斗不过天。我曾气愤我只是选择不拍这样的电影,他们就那样对我,经过这场波折,我对工作再也没有太多怨言和不满,”两个月后,她的亲人幸运地康复了。她说,从此她感谢任何风波。
电视剧
袁咏仪很喜欢2004年8月到11月她主演的《孤恋花》,在这部由白先勇小说改编的讲述同性恋情的电视剧中,她饰演的女主角从年轻时为了爱情不择手段 —或者也可以解释为很伟大,到长大后终于懂得爱情之美就在于适当地放手,真爱一个人其实就是成全他—“每个女人都要走这么一段弯弯绕绕辛苦路吧,反正她的这种心路历程很像我。而且,”顿一顿,她的眼中闪出佻皮的光,“30年代上海沦陷后,她跑到台湾,从很红变作不红,成为一个时不予我的人,也很像我的。”
《孤恋花》挖出人心底深处的感动,官网留言板冲破50万人次,一篇又一篇剖析自我的深度文章,令人动容,有人说看了《孤恋花》感受到人是孤独的,也有人说这部戏让人不至于对人性失望。有趣的是,《孤》剧之前在华视、纬来播出后,网友对于袁咏仪、李心洁及庹宗华这段三角恋情,竟一面倒的支持袁咏仪,令编导大感意外。编剧陈世杰表示,当初刚看完剧本,很担心云芳那种一厢情愿的爱,却又压抑不住对五宝的控制,会使角色不讨喜,曹瑞原也有同感,还对袁咏仪做了一大堆心理建设,担心她无形中成了《孤》剧的反派,不被观众接受。没想到,观众眼中真正的反派是三郎。理由是,1男1女去争1个女的,对女性网友而言:“云芳姐是比较弱的一方,因为毕竟是云宝相识相恋在先,所以当三郎这个程咬金出现时,当然是千夫所指。”
《孤恋花》是当年台湾金钟奖的最大赢家,摘得了最佳戏剧男配角、最佳剪辑、最佳音效等多个奖项。虽然袁咏仪因为没有台湾工作证而无法报名金钟奖和金马奖,但是她依然凭此片入围亚洲电视节最佳戏剧节目女演员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