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能静个人资料

更新时间:2018-05-15 17:57:12 出处:图片之家

  伊能静个人资料

  伊能静(Annie Ino,1969年3月4日-)中国台湾艺人,祖籍山东济南,抗日英雄杨元丁先生的外孙女。伊能静集歌手、演员、作家、主持人,编剧等多种身份于一身,是公认的娱乐圈中才情与美貌并重的才女。已年过40的伊能静依旧保持着20多岁的年轻面孔,被誉为“不老女神”。1995年凭借电影《好男好女》中“梁静”一角获得第3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提名,同年受颁“台湾杰出艺人”荣誉。代表作有歌曲:《一千遍我爱你》《萤火虫》《你是我的幸福吗》等;电视剧:《人间四月天》《浣花洗剑录》《锁清秋》等。2013年5月30日,时隔多年未出新歌的伊能静推出全新单曲《可爱的宝贝》。

伊能静个人资料

  伊能静基本信息

  中文名:伊能静

  外文名:Annie

  别名:吴静怡

  国籍:中国

  民族:汉族

  出生地:台湾省台北市

  出生日期:1969年3月4日

  职业:歌手、演员、作家、主持人,编剧

  毕业院校:关东女子高校

  经纪公司:百娱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

  代表作品:《好男好女》《国道封闭》等

  主要成就:

  第32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提名

  第34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提名

  星座:双鱼座

  性别:女

  儿子:小哈利

  祖籍:山东济南

  宗教信仰:基督教

  伊能静早期经历

  1969年3月,伊能静出生中国台北,生父吴敏给其取名吴静怡,母亲杨淑婉是中国政治家杨元丁之女,后来父母离异,因为母亲改嫁给一个日本人的关系而改名伊能静江,艺名伊能静。

  伊能静从小就有着良好的文学修养,她喜欢西方文学,爱读莎士比亚和游侠探险式的小说。中学时的一次作文比赛,都已经开始将近一个小时了,老师发现伊能静仍旧一字未动,急得大汗淋漓,一问才知道,虽然她可以听、说日语,但写作尚不能熟练运用日文。老师特许她用中文表述,结果这次作文比赛伊能静取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。在做了许多流浪的梦之后,伊能静重回台湾。她的才学和音乐天赋受到了著名音乐人刘文正的赏识。刚好那时他的公司要组建一个新的偶像组合,他便把伊能静和与她年纪相若的方文琳、裘海正组合在一起,组成了少女组合“飞鹰三人组”。在出了一张专辑之后,伊能静在刘文正的帮助下也自己作词、录制了第一张个人专辑《19岁的最后一天》。从此,伊能静便与唱片公司签约,成为了一名职业歌手。

  伊能静出道成名

  歌手出道,迅速成名,1988年至1995年爆红

  1985年,伊能静从日本返台,成为刘文正的“飞鹰唱片公司”旗下歌手。伊能静与裘海正、方文琳,组成“飞鹰三姝”。其实,当年“飞鹰三姝”并不是以少女团体之姿出道的,而是各自独立发行专辑。但是由于唱片公司策略性的规划,总是在三个人的专辑中加上合唱曲目,藉此增加卖点。也藉由三个人一起跑通告的方式,加强观众对她们的印象。因此,外界总以为她们三个人是一个团体。当时“飞鹰三姝”推出《年轻的心》、《在世界放光芒》等歌曲,受到广泛关注。她们合唱的歌曲《朋友》、《有我有你》,尤为受到好评。

  1991年,“飞鹰三姝”解散。

  1987年的独唱歌曲《爸爸不要说》,带有叛逆朋克色彩,一经推出,便很受欢迎。

  1988年的《十九岁的最后一天》,以其独特的忧郁氛围,征服无数年轻人的心,成为传唱率极高的歌曲。而《悲伤的茱丽叶》一歌,更是坚定了她在歌迷心中的公主形象。

  从第一张个人音乐专辑开始,伊能静就自己作词。事实上,伊能静出道以来的一百多首歌曲中,几乎九成的歌,都是她自己作词,有些歌她甚至还自己作曲。20多年的歌唱生涯,从少女到红颜,她的歌曲很大程度上,也是她的生命记录。

  1993年7月,她一个人带了一个背包,还有30公斤的书,到英国的剑桥、伦敦游学。在返回台湾的飞机上,她完成了那首记录自己心境的《流浪的小孩》。这首歌曲非常成功,使她的歌唱事业达到又一个高峰

  此外,伊能静首次主演的侯孝贤导演的电影《好男好女》,使她在1995年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提名,成为那届候选影后中唯一的台湾本土女星。

  那段时间,她发行音乐专辑,参加电影、电视和舞台剧演出,做主持,并积极从事写作。

  当时的伊能静因为她的日本背景、外型及独特气质,而非常受到欢迎。她的出现,代表东西方文化的结合,在她身上可以看见松田圣子和麦当娜的综合体。她在短短数年间迅速走红港台,大陆以及东南亚,是那个年代人尽皆知的青春玉女偶像。

  她在台湾最当红时,还曾进军香港市场。

  1991年至1994年间曾在香港发展由于伊能静懂说粤语,所以她曾在九十年代早期到香港发展。1991年,她在香港宣传她的第一张粤语+国语大碟《悲伤的Juliet》。她出席所有香港的宣传活动,如在TVB做主持、在电台做DJ和接受《新地带》、《周末任你点》、《妇女新姿》等各大杂志的访问。她那时除了出了个人专辑,还有一本以录像带形式的杂志访问。

  伊能静主打《落入凡间的精灵》和《悲伤的Juliet》,并包办全碟歌词。

  伊能静以台湾歌手打入香港市场,但她能说一口流利的粤语,这令很多人都诧异。

  1993年,她在“飞碟(华纳)唱片”的第二张粤语大碟《恋爱》,推出后未达到预期的市场效果,非常遗憾。因为唱片公司说她公主的形象,香港人不会接受,强迫伊能静转形。所以此碟没有体现她的独特风格,包装方面也不够突出。该碟的主打歌是《电话中拥抱你》,其中的歌曲大多改编自国语大碟《游戏》内的歌,只有一首全新歌曲《孤单约会》。

伊能静个人资料

  站稳脚跟

  1995年起,影视成绩日益突出

  继1995年凭《好男好女》获得第32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后,伊能静又与侯孝贤导演合作两部电影:1996年主演《南国再见,南国》和1998年客串演出《海上花》。

  而何平导演的电影《国道封闭》,使她在1997年再次获得第34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提名。

  1999年,伊能静主演英国著名导演彼得·格林纳威(Peter Greenaway)的电影《八又二分之一女人》,涉足国际影坛。

  这些电影的成功出演,还使她成为了那个年代,台湾最早踏上法国戛纳(坎城)电影节、日本东京电影节红地毯的女艺人。

  伊能静也曾进军日本市场,以拓宽演艺道路。

  1995年至1997年赴日本打拼事业

  伊能静在少女时期几年日本生活的经历,那时练就的流利日语,以及她全方位的才能,为她在日本的星途提供了便利。当时,她演舞台剧,做电台主持,制作唱片并接受访问,很受日本观众欢迎,事业顺风顺水。

  但当时,她已与庾澄庆相恋。她曾因为在日本工作而三个月没能见到庾澄庆,心中牵挂不已。难忍相思之苦的她,在与日本经纪公司约满后选择不再续约,而是立刻返回台湾。

  内地发展

  逐渐将工作重心转内地,如今事业再登新高峰

  虽然,1997年前,伊能静多在台湾、香港及日本发展,但内地观众对她仍相当熟悉。

  早在1989年的夏秋之际,当时中央电视台的《旋转舞台》栏目,播出了一辑由台湾老牌歌手赵晓君制作兼主持的系列节目:《潮—来自台湾的歌声》。该节目向大陆观众介绍了1989年前后的台湾当红歌手和流行歌曲。其中就有伊能静的《三月的秘密》和《十九岁的最后一天》,这也使很多内地观众喜欢上了那个清纯可爱的女孩。而《十九岁的最后一天》,更是不知曾打动过多少少男少女的心。而时隔 4年后,其新专辑中的《流浪的小孩》,又一次让无数歌迷听到了她的心声。歌曲的MTV还在1994年,荣获“中央电视台杰出亚洲华语MTV”第二名。1993年,CCTV35周年[今宵属于你]晚会上,和苏有朋合唱一曲我的世界只有你最懂,风行一时。多年间,陆续传播到内地的一首首歌曲,使伊能静在内地也拥有很多相守20年的歌迷。《十九岁的最后一天》、《流浪的小孩》、《我是猫》、《悲伤的茱丽叶》、《落入凡间的精灵》、《三月的秘密》、《红颜美人多薄命》、《天变地变情不变》、《萤火虫》、《轰轰烈烈去爱》、《生日快乐》、《十七岁》、《你是我的幸福吗》、《念奴娇》、《一千遍我爱你》、《月亮儿弯弯》,都是知名度很高的歌曲。

  1997年

  伊能静接拍第一部内地电影,主演了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《我血我情》。这部影片后来成为当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最赚钱的电影。

  1998年

  《为爱而生-伊能静自我写真》----她在大陆出版的第一部文学作品集,正式发行,大受读者欢迎。

其他明星资料

高清美图

标签云